3 濕地水生植物開發(fā)利用建議
近年來,蘭州市圍繞“山水蘭州、綠色蘭州”這一主題,充分利用“兩山夾一河”的自然環(huán)境,借用黃河穿城而過之靈氣,依托文化底蘊建設山水城市,在黃河兩岸建設了“黃河風情線”,在黃河濕地上建設了蘭州市第一座濕地公園—銀灘濕地公園,目前在建的還有雁兒灣濕地公園、銀灘濕地公園二期工程;正在規(guī)劃中的濕地公園有7個,總面積將達到18.65萬m2。水生植物是濕地的血脈和靈魂,是濕地項目建設中發(fā)揮效益和適景成敗的關鍵。蘭州市正在創(chuàng)建國家園林城市,對人工濕地景觀營建提出了更高的層次要求,將黃河濕地景觀建設作為黃河風情線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,引入新優(yōu)水生植物并進行開發(fā)應用顯得尤為重要。
3.1 建立健全濕地保護法規(guī)
濕地是水生植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場所,盡管2003年已頒布了《甘肅省濕地保護條例》,但由于宣傳和執(zhí)行力度不夠,蘭州段濕地被違法占用的現象沒有得到制止和控制,且由于濕地管理權限歸屬不明,導致濕地管理扯皮現象嚴重,法規(guī)形同虛設。因此,應將濕地保護規(guī)劃納入城市整體規(guī)劃,建立健全濕地保護法規(guī),依法保護濕地。
3.2 合理進行濕地水生植物景觀配置
在人工濕地建設中,水生植物是重要的造景要素,通過水生植物的應用能有效地提高濕地水景的景觀效益和生態(tài)效益。就蘭州市黃河兩岸人工濕地而言,通過挺水植物、濕生植物和喜濕植物的合理配置,能有效突現出植物高低層次感。在河灘靜水中,可嘗試利用浮島栽培挺水和浮水植物造景。浮島造景應形式多樣,組景效果豐富,是避免造景雷同的有效手段,同時又可凈化水質,是水面造景的最佳選擇。
3.3 加大濕地水生植物引種應用力度
針對濕地植物多樣性保護需要,在保護當地具有觀賞性的鄉(xiāng)土植物的同時,要加大引種力度,豐富蘭州市濕地水生植物品種種類,建立水生植__物品種圃。對已引入的水生植物品種,如花葉水蔥、花葉蘆葦、花葉蘆竹、蘆竹、水生美人蕉、水生鳶尾、茭白、慈菇、澤瀉等,在進行栽培試驗的基礎上,應加大應用力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