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雛前,首先要對雛雞舍及籠具、用具進行徹底沖洗。其次要進行徹底消毒,一般常采用熏蒸消毒法:每立方米空間用福爾馬林30毫升,加入15克高錳酸鉀。熏蒸時雞舍要全部密封,舍內溫度最好不低于20oC,以確保效果。熏蒸24小時后通風換氣。在進雛前,最好再選用不同成分的消毒藥噴霧消毒2次,以確保消毒徹底。雞舍消毒是衛(wèi)生防疫措施的育雛溫度。溫度是育好雛雞的關鍵。剛孵出的雛雞,體溫比成雞稍低,體溫調節(jié)能力極弱,因引必須掌握好育雛的溫度。一般入雛時,第2星期不低于32oC,以后每星期降低2oC,直到室溫22oC時,逐漸停止加熱。但這只在大致范圍,在實際生產(chǎn)中要細心觀察雞群的狀態(tài),調節(jié)合適的溫度。
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消毒效果好可大大減少以后雛雞的發(fā)病率。
育雛溫度。溫度是育好雛雞的關鍵。剛孵出的雛雞,體溫比成雞稍低,體溫調節(jié)能力極弱,因引必須掌握好育雛的溫度。一般入雛時,第2星期不低于32oC,以后每星期降低2oC,直到室溫22oC時,逐漸停止加熱。但這只在大致范圍,在實際生產(chǎn)中要細心觀察雞群的狀態(tài),調節(jié)合適的溫度。
—濕度。濕度雖然不像濕度那樣對育雛有明顯的影響,但濕度也是創(chuàng)造舒適條件的一個重要因素。第一星期保持適宜的濕度,對維持雛雞正常的代謝活動、卵黃吸收、避免脫水、促進羽毛生長都是必須的。育雛舍內高溫低濕時,雞體內水分散失增多,腹內卵黃吸收不良,羽毛短而脆,腳趾干癟,易患呼吸道疾病。低溫高濕時,舍內既潮濕又陰冷,雛雞易發(fā)生感冒和胃腸疾病。一般應使相對濕度保持在60%-80%,在常溫下很多地區(qū)都可以達到這一要求。
通風。經(jīng)常保持舍內空氣新鮮是雛雞正常生長發(fā)育的重要條件之一,因此千萬要注意適當通風。育雛時要求溫濕度比較高,易使舍內產(chǎn)生大量的二氧化碳、氨、硫化氫等有害氣體,氧氣濃度減少,空氣變得渾濁。因此,在保證濕度正常的前提下,應給予最大的通風,以便排除有害氣體,保持空氣清新。但要注意不要有賊風與穿堂風。
水與開食。雛雞入舍后,不要立即喂食,要先飲溫開水。研究表明,在開始的15小時內,用8%的糖溶液飲水,可減少雛雞早期死亡。飲水中最好加入維